查看原文
其他

70年·新疆旅游变奏曲:你带钱我有诗,说走就走去远方




说旅行
从张骞、班超
到林则徐、纪晓岚
行走如风,他们是王者


说旅游

从喀纳斯、白沙湖
到那拉提、赛里木
边疆如画,新疆是天堂

古人的旅行多是为生存
今天的旅游总是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新中国成立之初
百废待举,百业待兴
人们热火朝天忙生产
哪里有闲情逸致去旅游
旅游活动还只是以外事接待为主
那时衣食住行朴素简单
劳动之余骑马、爬山、游草原
是最常见的消遣方式
然而,这些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旅游

一九七八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改革开放大幕
旅游业发生历史性转变
从接待活动转变为新兴产业
新疆旅游业蹒跚起步
新疆第一家旅行社成立后
各地相继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统一规划、协调本地旅游发展
那时物质生活还不充裕
旅游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仍是一件奢侈事
闲暇时光,人们到家附近游山玩水
在单位组织下到郊外踏青、野炊
就是一场很开心的旅游了

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渐渐丰富
先富起来的人开始外出旅游
但更多人的旅游属于顺道游
比如,来新疆出差之余
顺道去近处的景点逛一圈
就算是旅了一趟游了
其实想出远门游也不现实
连自行车和汽车都很少见
更不要说火车和飞机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乌鲁木齐南站每天开行列车不到十趟
出疆列车只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疆内大部分方向没通火车
那个年代还没有身份证
想去外地得层层审批
单位介绍信必不可少
对大多数新疆人来说
远方就是那个远方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新疆旅游业小有成就了
毕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风光瑰丽神奇
民族风情浓郁
文化艺术独特
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喀什
相继对游客开放
全疆第一家四星级酒店开业
第一批导游涌现
1989年,新疆
接待国内游客5.9万余人次
接待国外游客1000余人次
相机走入大众视野
人们可以在景点拍纪念照了
虽然只是胶片相机
不能随时查看美丽容颜
但那咔嚓一声
定格了多少美好瞬间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
旅游业快速发展
新疆迎来大众旅游潮
1990年
自费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旅游开放
出境游受热捧,新马泰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热词
1995年,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
1999年,开始实施黄金周政策
新疆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也已改善
长假,让按捺已久的人们
开始计划一场又一场旅游
举世闻名的喀纳斯景区等美景
带着盛世容颜闯入人们视野
从首府乌鲁木齐到更西边的喀什
旅游业蓬勃发展
美食与百货勾勒出的繁华
让人着迷

进入21世纪
旅游的足迹更远、形式更多样
2000年
新疆举办了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
伴随全国铁路4次大面积提速
新疆铁路全面提速、增开列车
普通人也容易买到火车票了
出行方式也由陆地向空中升级
长途旅游、国外游越来越寻常
从2007年开始
疆内一些城市公园陆续免费开放
城里人有了“自家后花园”
在线旅行服务商出现
订酒店、买机票渐趋容易
数码相机全民普及
旅游照片随手拍
关键是,拍后能修图
就这样,体验旅游的快乐

党的十八大以后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
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
新疆旅游迎来新机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
各地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摆在突出位置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中国新疆天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天山南北美景吸引八方来宾
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全疆上下
稳定发展各项工作
社会稳定带旺了旅游业
党的十九大
为新时代谋划旅游业发展指明方向
过去9年
新疆各族群众
物质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精神文化需求更高
更多关注旅游行程体验感
“互联网+”、智能手机“上线”
酒店景点预订、资源共享、社交分享
各种旅游细节精益求精
“私人订制”旅游时代说来就来
经过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
天山南北铁路、公路纵横交织
21个机场织密空中网络
私人汽车突破300万辆
进出疆旅游说走就走

民族团结一家亲
很多从未出过远门的农牧民
受到亲戚的邀请
走进大城市、新农村
旅游观光开拓眼界

自治区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
新疆旅游业一日千里
向着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迈进
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
浩瀚沙漠、苍茫戈壁、葱郁绿洲
广袤草原、逶迤雪山、湛蓝湖泊
让游人如痴如醉
在有些地方
农牧民依托家门口的旅游产业
开农家乐、牧家乐,经营旅游产品
到景区从事旅游服务
日子越过越富足
今年1-8月
全疆共实现旅游收入2429.13亿元
同比增长41.28%
旅游给各族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旅游,让近者悦远者来
旅游,告诉世界
新疆是个好地方

-End-

文 / 王 娜 

图 / 资料图片 

漫 画/ 赵静、李桢楠

责任编辑 / 陈大庆

推荐阅读


70年·新疆铁路出行变奏曲:从“绿皮车”到“绿巨人”


70年·新疆农耕变奏曲:从“万能”坎土曼到“智慧”装备行田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